分类: 土壤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对人体的危害:

铅不是生命必需元素,对所有的生物均有毒。对于人体,铅是作用于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多亲和性毒物。

意外摄入大量铅可发生急性中毒,贫血是主要症状之一,患者还会出现流涎、恶心、呕吐、便秘、腹泻、阵发性腹绞痛;神经系统受铅损害时会出现狂躁、失语、神志模糊、剧烈疼痛等中毒性脑病;肝肾受损时还会出现中毒性肾病、肝炎等。

长期接触含铅空气可引发慢性铅中毒,导致贫血、血铅升高、神经衰弱综合症、铅中毒性脑病、口中有金属味、食欲减退、便秘、腹绞痛、损害肾小管功能等。

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致畸作用和致癌效应,长期接触铅的女工中发生死胎、流产、畸形和早产者较多;英国铅管工人支气管肺癌死亡率较高,铅对苯并芘诱发肺癌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概述:

铅是一种可在环境中长期蓄积的常见重金属污染物元素,广泛应用于电缆、蓄电池、防X射线材料、染料和铅玻璃生产等领域。土壤中过量铅元素能在植物体内积累,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人体蓄积过量铅会导致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及生殖系统混乱。

污染物来源:

铅是构成地壳的元素之一,全世界每年消耗约400万吨铅,仅有1/4回收利用,其余大部分进入环境。铅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废气、铅制品工矿企业的冶炼、制造和使用过程,如蓄电池、铸造合金、电缆包铅、油漆、颜料、农药、陶瓷、塑料、辐射防护材料等。

铅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火成岩和变质岩是主要的自然来源,而工业生产和汽车排放的气体降尘、城市污泥和拉吉,以及采矿和金属加工业废弃物排放是主要的人为来源。

迁移与转化:

环境中的铅主要从消化道,其次从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植物也可吸收土壤中的铅,过量铅可借此进入食物链系统。进入血液的铅大部分与红细胞结合成为非扩散性铅,大多存在于骨骼内,少量存于血液中;其他的可扩散铅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污染事件:

陕西凤翔血铅事件
http://news.sohu.com/20091222/n269108692.shtml
安徽血铅超标
http://www.infzm.com/content/54254

环境标准:

铅的环境允许限量标准:在饮用水中为0.05mg/L;在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硫化铅及四乙基铅分别为0.03mg/m3、0.05mg/m3、0.50mg/m3、0.005mg/m3;在居民区大气中铅及其化合物的日平均允许限量为0.0007mg/m3。


相关词条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