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地图绿色金融数据库
将上市公司与其分子控企业环境数据进行关联,通过对上市公司名称、股票代码、关联方名称的检索,可快速获知相关环境监管记录、自行监测数据、企业反馈、排放数据。
将上市公司与其分子控企业环境数据进行关联,通过对上市公司名称、股票代码、关联方名称的检索,可快速获知相关环境监管记录、自行监测数据、企业反馈、排放数据。
编号 | 股票代码 | 简称 | 上市公司全称 | 行业 | 监管记录最近年份 | 记录数量 |
---|
数据加载中... |
4月21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发布企业ESG智能问答AI,助力环境大数据“看得懂”、“用得上”,完善约束激励机制,推动企业提升ESG表现。作为IPE蔚蓝地图AI 智能体的组成部分,本次上线的企业ESG智能问答AI,集成了蔚蓝地图对中外品牌、上市公司以及千万级企业所做的数据收集和动态评价,结合DeepSeek等AI大模型,为各界提供企业环境和气候表现智能查询和解析服务。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首次从部门规章层面将可持续发展报告(含ESG信息披露)纳入上市公司强制披露框架,标志着ESG披露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交易所自律监管升级为监管部门规章层面的硬性要求。《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的修订是资本市场监管与环境执法衔接的有益尝试,有利于引导投资者关注环境监管要求,特别是上市公司及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各级子公司开展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情况。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发布2023上市公司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结果,整体来看中国上市公司气候行动取得进展。IPE认为,2023上市公司CATI指数的评价结果是信息披露新规发布前的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市公司气候披露的“本底值”。
《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征求意见稿)》作为《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的支持性文件,旨在引导A股上市公司提升可持续信息披露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的规范性,和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相关性。《指引》《指南》填补了A股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的空白,标志着中国国内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进入新阶段。但IPE对比发现,国内交易所和国际主流ESG披露规则仍存在较大差异,这有可能导致部分企业需要重复披露,并带来额外成本。IPE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多方协同相向而行。